竞合模式是加速IPTV进程的助推器
李剑| 通信信息报| 2005-05-20

 
   在博弈升级的IPTV产业链条上,竞合模式正成为资源整合和产业发展的基本共识。据《京华时报》报道,央视已经开始与电信和网通合作,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播放,网络电视频道将增加到近80个。
面对IPTV产业的发展路径问题,业界普遍认为“广电和电信应该融合开放,为IPTV打造一个畅通通路”。

  的确,对刚刚起步的IPTV产业而言,由于牵涉多方利益,为此以竞合促产业发展将是最优选择。这不仅有利于平衡多方的利益,也将最大程度上消除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,祛除IPTV的冷热不均症状。

  竞合模式符合IPTV的产业特性,有利于用户福利最大化的实现。IPTV预示着一场新技术演变的趋势到来,其集互联网、多媒体、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,向用户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,实现了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。它的明显优势是既可以提供现有的互联网的服务,还可以将电视服务和互联网浏览,电子邮件,以及多种在线信息咨询、娱乐、教育及商务功能结合在一起,充分满足用户的包括娱乐视听在内的综合化需求。而与拥有优质节目资源的广电部门的合作,从互联网和电视网络的融和中汲取更有活力的节目资源,对谋求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电信运营商而言,迫切而又必要。一方面IPTV的发展可为受制于内容瓶颈的宽带产业带来新的发展,另一方面也将成为运营商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的具体落脚点。而广电部门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,也将使传统单向的电视告别被动的节目收看方式,让用户享受到互联网内容、网络游戏、电视节目在内的更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数字娱乐生活。

  其次,竞合是IPTV进一步普及的理念基础,更是IPTV产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前提。倡导竞合模式将有利于IPTV用户群的充分覆盖,更是对产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充分挖潜。在业界高呼“IPTV来了”的时候,这一契合三网融合大潮的具体业务,充分结合了电信、电视、互联网彼此的优势和特点,被广电、电信乃至互联网业视为2005年最闪光的业务。用户可以选择通过计算机或者在电视上加个机顶盒实现IPTV服务,广大的电视用户只要通过机顶盒就可以接入互联网。业内人士指出,电视机+机顶盒的模式应用,将使电视观众变成宽带用户。目前我国有4亿多的电视用户,9亿电视观众,只要稍加挖掘就能产生惊人的扩张效应,市场前景不可估量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IPTV拥有操作简便的天然优势,比计算机上网更容易捕获那些需求互联网娱乐内容消费的人群。IPTV将中国2600多万宽带用户、近1亿多网民,通过PC对接业务应用,给广大网民带来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。而其中竞合理念的张扬,使得终端、内容、网络等环节将高度协调,用户覆盖的辐射范围扩大,使得产业向心力进一步凝聚,实现整个产业的开放式做大。

  毋庸置疑,在IPTV的产业发展过程中,电信和广电的竞争与合作问题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在应该怎样建立自己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的问题上,“2005年IPTV中国峰会”的与会专家倡导构建开放的营运架构——广电向电信开放内容,电信向广电开放IP服务,由电信和广电共同提供网络和内容资源,联合机顶盒厂商成立第三方管理机构,真正改变现有的产业链结构,形成独立于电信与广电之外类似于物业管理的第三方产业。以什么样的姿态展开竞争和合作,开始成为IPTV产业发展的必答题,这不仅需要产业链主导力量的商业智慧和产业视野,更需要一个畅通的合作共赢模式支撑。

  可以说,在IPTV的发展问题上,产业链各方包括电信、广电部门,设备供应商(机顶盒设备商和平台供应商),节目内容提供商等都拥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点,惟有共创共享,展开实质性的合作,才能使得IPTV不至于沦为一场虚幻的概念游戏。如果没有了节目提供商高质量的节目内容,没有了网络运营商稳定的网络支撑,IPTV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优势,用户就不会为IPTV买单。任何一个部门的缺席都将使得IPTV掉链子,使得IPTV很可能只IP不TV,或者只TV不IP。同时在业务层面上,产业链环节内的竞争,比如电信和广电部门的竞争将不可避免存在,倡导理性的竞争俨然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。

  IPTV的发展正迎来拐点时刻,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有一点可以肯定的,竞合模式的进一步确立和认同将是产业发展的直线道路。

责任编辑:lmtwadmin

分享到:
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“流媒体网”的文章,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,转载需注明出处。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,观点供业内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仅供学习交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!